這本書來自朋友的推薦,讀完確有所裨益,對于自身邏輯思維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,也開拓了我對倫理、道德和公平等哲學問題的思考。該書講述了不同的法律思維模型,以及如何通過法律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等內容。它強調了法律思維方式對于決策、分析、預測和擁有完整的理解的重要性,并引導我們建立并運用法律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和行動,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法律。同時通過一系列精彩的案例,幫助讀者了解何為法律思維方式,為讀者提供了一名從不同角度看待、解決法律問題和生活問題的途徑,給了我許多新的啟示。
在第一章,作者介紹了六個基本的法律思維模型,其中包括規則意識、權利意識、程序意識、終局意識、預期意識以及權威意識。而規則意識與程序意識,是在工作之后,讓我感觸最深刻的。
何為規則?規則,是運行、運作規律所遵循的法則。規則并非僅有法律條文,在公司中,各類規章制度,就是公司治理的規則,是確保公司能夠正常有序運行的基礎。每個公司在設立之初,最首要的,就是制定公司規章制度,沒有制度,就沒有依據,做事就沒有指導原則,管理上就會出現問題。規則不可逾越,在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導和保障作用。無論是員工還是領導,都應該高度重視建立和保持良好的規則意識,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。
在現代企業中,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員工,除了擁有專業知識和實際經驗,規則意識是必不可少的,規章制度是企業管理的基礎,是企業內部運作的重要保障。如果員工缺乏規則意識,對規章制度漫不經心,隨意違規或者不按規定執行,無疑會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風險,甚至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和聲譽損失。公司制定的規章制度,在一定程度上蘊含著其文化方向和價值觀念,而遵守這些規則,可以幫助員工增強企業凝聚力和認同感,從而更好地適應企業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氛圍,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。
程序意識在生活與工作中常常被忽略,我們或許清楚制度是如何規定的,也明白要遵守規則,但往往在執行的過程中,抓大放小,忽視了程序的重要性。在法律世界中,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猶如鳥之兩翼,車之兩輪,不可偏廢。程序是否正當,對于結果來說可能并無影響,但對于參與者來說,這是在給他們公平公正參與的機會,只有在充分聽取雙方意見之后,才能更客觀合理地做出決斷。在工作中亦是如此,每一項決定在做出之前,需要經過各個參與人的同意認可,最后才能通過實施。越級做出決策,同樣能達到一樣的效果,但在這個過程中卻忽略了其他審批人的意見,使得他們的意見無法被聽取,正當的權利無法實現,若長此以往,難免不會發生決策失誤。
在工作中,擁有程序意識還可以提高團隊合作能力。在團隊工作中,合理的流程、規范的操作和清晰的任務分配,能夠幫助團隊更好地協同合作、完成任務。具備程序意識的員工會更注重細節和流程控制,能夠更好地跟進任務進度,推進項目進展。同時,因為其注重細節和精確性,也會對團隊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,推動團隊更好地協同合作,提高整體工作效率。
我們常以為法律只與法律從業者有關,卻不知法律思維始終貫穿著我們的工作與生活,與我們息息相關。古羅馬法諺曾言:“法律不管瑣碎之事”,但在處理瑣碎之事時,卻需要用到法律思維,處理的結果,只有做到公平公正,才能讓人信服。如文章所說,法律思維方式需要通過不斷學習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來不斷完善,才能更好地應對日常所面臨的法律問題。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難題,而擁有了法律思維方式,能夠讓我們跳脫束縛的“盒子”,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,解決問題。
規則意識與程序意識只是書中提到的兩個小點,法律思維并非單一的、片面的,而是多元的、整體的,培養法律思維,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嚴謹地思考和行事,避免和預防可能出現的問題,從而維護自己的權益。希望每個人,都能戴上法律的眼鏡,去觀察、去分析、去解答生活帶來的難題。
(浙江農合?章夢潔)